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素中药有什么功效?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素中药有什么功效?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药白术有哪些功效?
白朮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根茎,以浙江产白朮为最著名。性味苦、甘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功能:补脾益气,燥湿利水,固表止汗。应用举例:1、脾胃气虚,运化失常所致纳少、气短、脘腹虚胀、倦怠便溏等,常与党参、茯苓等同用。2、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,呕吐腹泻常与党参、干姜等同用。3、脾失运化而致泄泻便溏、倦怠乏力常与党参、茯芩、扁豆等同用。4、水肿和痰饮常与桂枝、茯苓、猪苓等同用。5、肾阳虚浮肿常与附子、生姜等同用。6、脾胃虚寒、肢体浮肿常与厚朴、木瓜、干姜等同用。7、表虚自汗常与黄芪、浮小麦等同用;恶风自汗常与黄芪、防风等同用。8、风湿痹证,一身烦痛,常与麻黄、桂枝等同用;风湿痛不能转侧常与附片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等同用。9、胎动不安常与菟丝子、续断等同用。常用量3一12克,入汤剂,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凡阴虚内热津液不足者忌用。主含挥发油,油中为苍朮醇、苍朮酮为主,并含ⅤA类物质。有促胃肠分泌、利尿、降糖、护肝等作用。明白了吗?欲知更多相关知识,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。
在紫茵所在的医院,医生比较喜欢用的中药之一就是白术了,估计有一半的处方都会用到它,那为什么它这么受医生的青睐呢?请跟随紫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白术以根茎入药,于冬季采挖,性属温,味甘、苦。味甘,就意味着它能入脾,有补脾的作用。味苦,说明它又能燥湿,而脾虽然能够运化水湿却又怕湿,白术的苦味正好能除去多余的脾湿使脾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。白术又是温性的,“脾为湿土,得温则运”,也就是说脾比较喜欢温性的食物,脾温暖了,其运化功能才会正常。由此可见,白术的性味刚好都是脾喜欢的,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健脾燥湿,归脾胃经,还被誉为“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”。
中医认为:脾胃为后天之本,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胃的好坏,能直接影响到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、新陈代谢等方面,甚至与寿命长短息息相关。所以在中医养生方面,补脾胃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方法。而白术刚好又是健脾第一要药,因此它的地位还是很高的。
白术又有益卫固表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。这点跟黄芪很相似,但作用却没它强。
白术又能利水消肿,主要用于治疗因脾气虚弱所引起的水肿。
白术还能补气安胎,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所致的胎动不安症。
白术不仅能内服,外用的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。它历来一直都被爱美人士所青睐,被广泛用于各种护肤品当中,有美容养颜的功效,这里我们就不细说啦。
白术,别名于术、冬白术。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。我国南北地区均有野生分布。近些年来,均有人工大面积栽培。
【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株高30~60厘米。根状茎肥厚,呈拳状或蛙腿状,外皮灰黄色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,基部木质化。叶互生,茎下部叶片多3深裂,顶端裂片最大,椭圆形至卵状报针形,边缘有刺状齿,叶脉显著突起。头状花序生于枝端;花多数,全部为管状花,花冠紫色,瘦果,长圆状椭圆形,稍扁,被有黄色绒毛;冠毛羽状。花期9~10,果期10~11月。
【生长环境】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。
【采制】白术多于农历10月采收,加工分日晒、火烘两种,置干燥处保存,多晒,多熏,以防霉蛀,临用时以米泔水浸软,切片,有土炒、米炒或生用等法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】健胃补脾,燥湿和中。
【主治】不思饮食、倦怠少气、虚胀泄泻、痰饮水肿、小便不利、头晕自汗、胎气不安、湿痹等病症。
【用量】10~15克。
【禁忌】阴虚燥渴、气滞闷者忌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白素中药有什么功效?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素中药有什么功效?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